城市道路路面品质化综合技术
Introduction
城市道路建设与养护工作,迫切需要往安全、绿色、低碳、高性能的方向发展。本书总结了南方高温多雨气候环境典型路面结构功能设计、铺装材料设计、施工工艺、路面健康管理系统等方面相关技术,形成了城市道路路面品质化综合技术体系。根据南方高温多雨气候环境条件下典型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功能需求与结构设计方法,为解决深汕合作区透水路面、抗滑耐久路面、桥梁水泥面板加铺、高性能沥青罩面、隧道降噪抗滑磨耗层、隧道温拌沥青铺装等工况的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了方法;基于结构功能属性特点,提出了不同工况下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明确了以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功能需求为目标的材料设计方法;基于胎/路接触特性的路面抗滑性能评价体系的研究为混合料优化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响应绿色环保的节约型社会发展理念,提出一种高韧静音超薄磨耗层结构体系,有效减少建设原材
料的消耗,降低施工能耗,实现低碳环保;替代型骨料的研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SMA 路面对优质集料的需求程度;基于市政道路施工环境的特点,提出了不同路面结构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并结合大数据手段提出了不同路面结构施工均匀性的评价技术;基于无损检测技术和大数据方法,构建了路面健康评价系统和养护决策模型,为市政道路的品质化提升与养护提供科学解决方案。
978-981-18-2839-3
第一篇 南方高温多雨气候环境典型市政道路结构功能研究
第一章 路基段的长寿命透水路面结构研究
1.1 透水沥青路面优势
1.2 国外研究情况
1.3 国内研究情况
第二章 路基段的长寿命抗滑耐久路面结构研究
2.1 国外研究概况
2.2 国内研究概况
第三章 桥梁水泥混凝土面板加铺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方案研究
3.1 桥面铺装材料与组合结构研究
3.2 桥面铺装粘结层材料研究
第四章 基于隧道环境下的降噪抗滑磨耗层结构研究
4.1 超薄磨耗层国内研究现状
4.2 超薄磨耗层国外研究现状
4.3 超薄磨耗层常用级配类型
4.4 超薄磨耗层的路用性能
第五章 基于隧道环境下的温拌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研究
5.1 隧道铺装环境特点
5.2 国外研究概况
5.3 国内研究概况
第六章 路面结构功能设计研究
6.1 概述
6.2 高温抗车辙型沥青路面的设计构思
6.3 高温抗车辙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6.4 高温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案验证
6.5 市政道路结构功能研究的重要结论
第二篇 基于功能属性的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章 道路材料功能性设计的适应性理论研究
1.1 混合料设计体系缺陷
1.2 路面力学行为研究混合料功能设计
第二章 长寿命超大空隙透水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
2.1 材料选择
2.2 确定设计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2.3 矿料级配的优化设计
第三章 长寿命抗滑耐久路面 SMA 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
3.1 材料选择
3.2 设计矿料级配的确定
3.3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3.4 配合比设计检验
3.5 骨料替代型 SMA 路面关键技术
第四章 高性能抗裂降噪超薄磨耗层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
4.1 材料性能
4.2 混合料级配和性能
4.3 抗裂降噪配合比设计
第五章 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
5.1 温拌剂种类
5.2 拌合压实温度确定
5.3 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第六章 基于胎/路接触特性的路面抗滑性能评价与优化设计研究
6.1 压力胶片技术
6.2 评价指标
6.3 抗滑性能优化设计
第七章 小结
第三篇 市政道路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第一章 基于防堵塞作用的透水路面结构施工工艺
1.1 施工准备
1.2 防水粘结层施工
1.3 木质素纤维投放
1.4 施工工艺流程
第二章 基于同步摊铺技术的高性能超薄磨耗层施工工艺
2.1 下承层准备
2.2 施工准备
2.3 施工质量控制
第三章 基于市政道路环境特点的 SMA 施工工艺
3.1 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特点
3.2 SMA 路面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3.3 SMA 路面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第四章 基于隧道环境及复合式路面结构特点的温拌路面施工工艺
4.1 长大隧道沥青路面施工环境分析
4.2 长大隧道沥青路面施工控制
4.3 隧道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要求
第五章 基于绿色环保的路面“零污染”施工工艺
5.1 工作面交验
5.2 施工计划安排
5.3 “零污染”施工
第六章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路面施工均匀性评价
6.1 道路工程大数据
6.2 介电常数测定
6.3 均匀性评价
6.4 厚度均匀性评价
第七章 小结
第四篇 基于无损检测技术的路面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
第一章 基于灰度理论的路面离析判定标准
1.1 沥青路面离析
1.2 沥青路面离析检测评价技术
1.3 无核密度仪应用实例分析
第二章 基于 3D 雷达技术的路面结构全断面病害检测技术
2.1 探地雷达基础理论
2.2 三维探地雷达系统
2.3 三维探地雷达检测性能
2.4 三维探地雷达图像分析
2.5 三维探地雷达数据解释
第三章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模型
3.1 经典摩擦定律
3.2 路面摩擦作用机理
3.3 路面抗滑影响因素
3.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3.5 路面构造的三维曲面模型
3.6 沥青路面抗滑特性的多尺度评价
第四章 基于 FWD 模量反算技术的路面结构安全耐久性评价技术
4.1 FWD 系统组成及无损检测原理
4.2 路面结构纵向均衡性评价与缺陷识别
4.3 路面结构竖向组合均衡性评价与缺陷识别
第五章 路面健康评价系统与养护决策模型的构建
5.1 路面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与体系构建
5.2 路面健康状况检测方法
5.3 路面健康状况评价体系与方案决策系统
5.4 路面健康状况处治方案效果评价
第六章 小结
参 考 文 献
Author(s) Information
刘晓华,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深圳市杰出青年设计师,现任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和科研工作,主持过多个重大工程设计项目及科研课题,荣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设计奖、优秀咨询奖等 20 余项,其中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2 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 项,多项科研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专著 1 部,主编或参编标准规范 5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发表学术论文 5 篇(核心期刊)。
于华洋,博士,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道路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博士后项目等科研课题 20 余项。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其中 2 篇入选 ESI 前 1%高被引论文。研究成果曾先后获香港环境创新大奖银奖、中国交通运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创业二等奖等。
谢勇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道路与桥梁、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设计及研究工作32 年,现任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主持过一大批重大工程设计项目及科研课题,荣获国家级奖 5 项、省部级奖 2 项、市级奖 7 项,授权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10 项,发表论文 5 篇,主编或参编省、市级标准和规范编制 10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