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原理研究
Introduction
《建筑工程设计原理研究》是一部深入探讨建筑工程设计原理的重要著作。全书共分为十章,涵盖了建筑结构体系与选型、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建筑基础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建筑设计原理、不同类型建筑设计原理研究以及“双碳”目标下低碳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本书系统介绍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建筑结构、基础结构到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每一章节的系统研究和分析,本书旨在为建筑工程设计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进建筑工程设计水平的提升,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978-981-5249-22-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建筑工程的概念
第二节 建筑工程的物质技术性
第三节 建筑工程的社会文化性
第二章 建筑结构体系与选型
第一节 单层刚架结构
第二节 桁架结构体系
第三节 拱结构与网架结构
第四节 砌体结构
第五节 多层与高层结构
第三章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
第一节 结构设计基准期和使用年限
第二节 结构设计的功能要求和可靠度
第三节 结构设计的荷载取值
第四节 结构的设计方法
第五节 结构设计过程综述
第四章 建筑基础结构设计
第一节 基础结构的作用
第二节 基础结构的类型
第三节 基础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 框架结构设计
第一节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 框架结构内力及位移的近似计算
第三节 框架结构的延性设计
第六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
第一节 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 剪力墙结构内力及位移的近似计算
第三节 剪力墙结构的延性设计
第七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第一节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及位移的近似计算
第三节 框架-剪力墙结构延性设计
第八章 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节 建筑的空间设计
第二节 建筑的环境设计
第三节 建筑的艺术设计
第四节 建筑的经济设计
第五节 建筑设计的物理原理
第六节 建筑的通风设计
第七节 建筑的采光设计
第九章 不同类型建筑设计原理研究
第一节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第二节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三节 工业建筑设计原理
第四节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
第十章 “双碳”目标下低碳建筑设计研究
第一节 低碳建筑简述
第二节 低碳建筑规划设计要点
第三节 低碳建筑设计理念
第四节 低碳建筑设计方法
第五节 低碳建筑中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第六节 碳排放计算方法及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Author(s) Information
张永鑫(1985.1—),男,辽宁省丹东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2010 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先后就职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现任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冷链物流一所结构室主任工程师。毕业后一直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担任过多个重点项目的结构负责人,其中山西太钢高速铁路用钢技术改造项目,吉林(晟安)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均属于省级重点项目,接触过多种结构类型的项目。除了常规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门式刚架结构、排架结构、桁架结构,还设计过烟囱、筒仓、大型水池、管廊,大型复杂设备基础等特种结构,具备丰富的结构设计经验。
康桂怡(1983.1—),女,山东淄博人。现任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设计院(工业设计院)项目负责人、主创建筑师。2006 年本科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工学学士。2011 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建筑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毕业后,先后就职于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现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担任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的工程项目曾获国家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中国钢结构工程金奖,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奖,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实用新型专利,中国中铁股
份有限公司优秀工程设计奖及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同时多次荣获院级及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朱增瑞(1992.4—),男,本科学历,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在枣庄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前期从事建筑设计相关工作,后参与枣庄中级法院执行庭监理和凯润花园二期监理相关工作。2019 年进入枣庄中汇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土建施工相关工作。主要负责枣庄市市中区夏庄改造区域城中村改造项目 EPC 总承包的土建施工相关工作。目前共计参与建设四个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较高的专业领域技术水平。已在行业期刊发表相关论文 3 篇,提交相关专利申请 3 项。授权软件专著 1 项。对建筑设计、施工、安全管理等相关活动具有深厚的个人理解和见识。
编委会:
主编:
张永鑫 康桂怡 朱增瑞
副主编:
张沂蒙 澳创国际工程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张维峰 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张曦彦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