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与动力电池材料、智能制造及安全技术

Introduction

       2023 年“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应用与未来大会”由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理工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维泽科技出版社联合主办。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先进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还能降低生产成本、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的新阶段,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过程相结合,实现高效、灵活、个性化的生产方式。因此,深入研究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Author(s) Information

       王志荣,南京工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二级)。兼任石油和化工行业新能源储能电池安全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应急管理部安全技术专家、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 委 员国际期 刊 Emergenc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执行主编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项目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等奖(金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 5 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 10 项。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50 余篇,出版专著 3 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0 余件,美国专利 3 件。作为主要起草人完成行业团体标准 2 部。
       王青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1977 年生,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安全科学与工程系教学主任。入选欧盟玛丽居里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科院青促会及优秀会员人才计划、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计划、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生涯榜单。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制、锂离子电池火灾危险性及锂离子电池火灾防控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 30 余项。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等期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200 余篇,他引 1.5 万余次;授权发明专利 30 余件;主编团标 1 项,参编国标、地标和团标 10 项。获储能年度人物奖、中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消防协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创新奖、LPPSTA Mannan Award 等奖励。担任 Fire Technology、eTransportation、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等期刊客座编辑、《安全与环境学报》首届青年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安全科学学报》首届青年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消防协会电气防火专委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专家委员等职务。
       程新兵,工学博士,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长期从事电化学能源工程,尤其涉及金属锂电池、固态电池、高安全储能电池的相关工作。2013 年以来,共发表论文 150余篇,被引 32000 余次,H 因子 78。以(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在 Chem. Rev.、Nat. Commun.、Sci. Adv.、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 20 篇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1 篇入选 ESI 热点论文)。授权中国专利 11 项,主持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博新计划等。获得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等荣誉,担任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江苏省颗粒学会理事、Particuology 等期刊青年编委、eTransportation 期刊客座编辑等职务。
       欧军飞,博士,江苏理工学院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高分子管道和容器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材料学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现任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江苏省材料表界面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常州市金属材料表界面行为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学术期刊《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aterials Science》副主编、SCI 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编委、SCI 期刊《Polymers》客座编辑、国际刊物《Innovation Discovery》编委。近年来,一直从事材料表界面研究,在润湿行为调控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创新性工作。发表 SCI 论文 140 余篇,被引用 3800 余次(web of science统计),H指数为35。所获奖励包括2016年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4)、2021 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5)。2020 年至 2023 年,连续入选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江苏省“双创博士”。
       孔得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油气及新能源安全利用的相关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纵向项目 20 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50 余篇,ESI 高被引论文 4 篇。授权发明专利 4 项。受邀担任 SCI 期刊 Fire 编委、SCI 一区期刊eTransportation、《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和《安全与环境学报》青年编委、IEEE PES 电动汽车技术委员会(中国)动力电池系统技术分委会理事。
       张国新,教授、高级工程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江苏省自动化生产线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智能制造应用工程技术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无锡市智能装备与技术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无锡市百名科技创新之星、无锡市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优秀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 34 篇,其中北大核心 13 篇;专利授权 46 项,其中发明 9 项,转让或应用 18 项。兼江苏省机电行指导委员会委员、兼江苏省机械行指委智能设计专委会委员、兼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专家库成员、兼无锡市智能制造诊断咨询服务专家。
       李敬发,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院长;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B 类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科技副总”、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等省部级人才计划,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龙山学者”支持计划。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留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二次电池)的开发与性能研究等。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CS Nano, Nano Energy, J. Mater. Chem. A, J. Energy Chem.等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 6 项,SCI 总引用次数达 5000 余次,H 因子 40。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
       汪俊岭,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双创博士,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4项,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6篇,其中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入选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以第一作者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与撰写《Flame Retardant Polymer Materials: A Handbook》英文专著1篇。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担任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等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人。

编委会:
主编:
王志荣   南京工业大学
王青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程新兵   东南大学
欧军飞   江苏理工学院
孔得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张国新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李敬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汪俊岭   南京工业大学
编委:
陈明毅   江苏大学
阚永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凌子夜   华南理工大学
盛   雷   上海理工大学
王淮斌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王亚楠   北京工业大学
王    志   中国矿业大学
周    刚   山东科技大学
于全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丁    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潘    龙   东南大学
陈剑宇   南京邮电大学
李晓港   山东大学
王志龙   西安理工大学
张圣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许晶晶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黄    巍   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李文博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唐智亮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高永强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杨秋锦   苏州创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张    浩   河南科技大学

储能与动力电池材料、智能制造及安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