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化学分析检测
Introduction
定量化学分析是一门建立在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现在正慢慢发展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本书的定量化学分析检测包括化学分析检测和仪器分析检测两个部分。在本书的第 1 章至第 4 章,介绍了定量 化学分析检测概述、数据处理和样品准备等相关内容;第 5 章和第 6 章以滴定分析检 测为代表,介绍了化学检测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第 7 章至第 9 章介绍了气相色 谱、高效液相色谱、光谱、电化学分析等仪器分析检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在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生化、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动植物免疫、果蔬和林产品的加工储藏、饲料分析、肥料科学、土壤学等各个专业学科的研究中,分析化学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
978-981-14-6096-8
第 1 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2 定量分析化学的特点和分析方法的分类
1.2.1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1.2.2 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1.3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
第 2 章 定量分析概论
2.1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2.1.1 试样的采集
2.1.2 试样的调制
2.1.3 试样的分解
2.1.4 干扰物质的排除和掩蔽
2.1.5 测试与分析
2.1.6 结果的计算
2.2 定量分析中的重要物理量及其单位
2.3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2.3.1 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第 3 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3.1 误差的来源、分类及其减免方法
3.1.1 系统误差
3.1.2 偶然误差
3.2 误差的表示方法
3.2.1 准确度与误差
3.2.2 精密度与偏差
3.2.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3.3 有限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简介
3.3.1 可疑值的取舍
3.3.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3.3 测量结果的显著性检验
3.4 测定方法的选择和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
3.4.1 减小测量误差
3.4.2 减小偶然误差
3.4.3 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3.5 有效数字
3.5.1 有效数字的意义和位数
3.5.2 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
第 4 章 分析样品前处理及分离技术
4.1 概述
4.1.1 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重要性
4.1.2 回收因数和分离因数
4.1.3 分离方法
4.2 沉淀分离法
4.2.1 沉淀分离法
4.2.2 共沉淀分离法
4.3 溶剂萃取分离法
4.3.1 概述
4.3.2 重要萃取类型
4.4 离子交换分离法
4.4.1 离子交换树脂
4.4.2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
4.4.3 离子交换分离的应用
4.5 色谱分离法
4.5.1 柱色谱法
4.5.2 纸色谱法
4.5.3 薄层色谱法
第 5 章 滴定分析概述
5.1 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特点
5.2 滴定反应和滴定方式
5.2.1 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5.2.2 滴定方式
5.3 标准溶液
5.3.1 基准物质
5.3.2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5.3.3 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
5.4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5.4.1 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
第 6 章 四大滴定法
6.1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
6.1.1 酸碱质子理论简介
6.1.2 溶液中酸碱各型体的分布系数
6.1.3 溶液 pH 值的计算
6.1.4 酸碱指示剂
6.1.5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6.1.6 终点误差
6.1.7 酸碱滴定分析方法的应用
6.2 配位滴定
6.2.1 配位滴定法概述
6.2.2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6.2.3 配位滴定法的原理
6.2.4 金属离子指示剂
6.2.5 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6.3 氧化还原滴定
6.3.1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6.3.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6.4 沉淀滴定
6.4.1 沉淀滴定法概述
6.4.2 银量法滴定终点的确定
第 7 章 气相色谱分析
7.1 气相色谱的特点
7.2 气相色谱的理论基础
7.2.1 分配系数 K
7.2.2 分配比 k
7.2.3 色谱流出曲线相关术语
7.2.4 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7.2.5 分离度
7.2.6 色谱分离方程
7.3 气相色谱仪
7.3.1 载气系统
7.3.2 进样系统
7.3.3 分离系统
7.3.4 温控系统
7.3.5 检测记录放大系统
7.4 气相色谱固定相
7.4.1 气固色谱固定相
7.4.2 气相色谱固定相
7.5 气相色谱检测器
7.5.1 检测器性能指标评价
7.5.2 常用检测器
7.6 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
7.6.1 固定相
7.6.2 固定液配比
7.6.3 色谱柱长度和直径
7.6.4 柱温
7.6.5 载气
7.6.6 其他条件
7.7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7.7.1 定性分析
7.7.2 定量分析
第 8 章 高效液相色谱
8.1 概述
8.1.1 高效液相色谱特点
8.1.2 高效液相色谱与经典液相色谱
8.1.3 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
8.2 高效液相色谱的柱效能
8.2.1 高效液相色谱的速率理论
8.2.2 高效液相色谱的柱外展宽
8.3 高效液相色谱类型及分离原理
8.3.1 液-液分配色谱
8.3.2 液-固吸附色谱
8.3.3 离子交换色谱
8.3.4 离子对色谱
8.3.5 离子色谱
8.3.6 空间排阻色谱
8.4 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
8.4.1 固定相
8.4.2 流动相
8.5 高效液相色谱仪
8.5.1 输液系统
8.5.2 进样系统
8.5.3 分离系统
8.5.4 检测系统
8.6 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
8.6.1 环境检测
8.6.2 药物分析
8.6.3 液质联用
第 9 章 其他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
9.1 光谱分析
9.1.1 原子光谱
9.1.2 分子光谱
9.2 电化学分析
9.2.1 电位分析法
9.2.2 电解分析法
9.2.3 库仑分析法
9.2.4 伏安分析法
参考文献
Author(s) Information
朱晓薇,(1975 .7-),女,吉林扶余人,2006 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获得应用化学硕士学位,现于材料科学工程学院博士在读。主要从事碳纤维助剂及玻璃陶瓷介电性能方向的研究。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教科研的项目,发表论文 6 篇,其中 EI 索引 2篇。
高秀娥(1980-)女,吉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公共营养等领域的科研工作。现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教师。主持 2 项省部级课题,发表中文核心论文多篇。
姜秀娟(1979-),2003 年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讲师。主要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及食品成分功能性等领域的科研工作。主持吉林省教育厅项目两项,并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